11月23日-11月24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的“2022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大會” 在深圳隆重舉行。本次大會以“數智新連接,產業新生態”為主題,聚焦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領域,全方位展示產業數字化轉型與數字供應鏈領域最新成果,吸引了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領域數百家企業參與。旺鏈科技作為《2022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創新應用示范案例集》 入選企業受邀出席此次大會。
案例入選——彰顯產業數字化創新硬實力
11月24日,大會現場重磅發布了《2022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創新應用示范案例集》 ,由旺鏈科技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有機食品溯源平臺” 榮譽入選。
本次創新案例征集活動共有310余份案例參與評選,經組委會組織評審專家對申報案例進行嚴格的初審篩選、復審答辯、終評會審,旺鏈科技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有機食品溯源平臺” 憑借扎實的技術和出色的應用價值,在眾多申報案例中脫穎而出,與72個案例一同入選《2022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創新應用示范案例集》 。此次的成功入選,體現了組委會評審專家對旺鏈科技產業數字化創新實踐應用成果的充分肯定,彰顯出旺鏈科技強勁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優異的專業水平。
響應國家戰略——推動產業數字化創新與應用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的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聚焦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加速產品和服務迭代。“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在智慧農業 和智慧水利、商務、智慧物流、金融、能 源等重點行業加快開展數字化轉型提升工程。
作為新一代數字技術,區塊鏈成為了推動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最新驅動力和新基礎設施。
旺鏈科技 自2016年成立以來,一直積極推動區塊鏈和產業深度融合,不斷為全球客戶提供前沿的區塊鏈解決方案;趨^塊鏈技術,旺鏈科技推出自主研發的四大產品——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VoneBaaS 、區塊鏈追溯平臺VoneTracer 、區塊鏈云信用供應鏈金融平臺VoneCredit 、區塊鏈自組織協作平臺VoneDAO ,推動區塊鏈在各行業和領域的應用落地。
目前,旺鏈科技已成功服務包含航空、政府、金融、能源、農業、醫療、教育、房地產、快消和汽車等在內的十數個行業、數百家客戶。
區塊鏈+農業——構建“數智化”農業產業供應鏈
此次獲獎的案例中,旺鏈科技溯源團隊 結合有機農業行業痛點,打造的涵蓋上游種植、生產企業,下游經銷商到終端銷售全流程閉環式的一物一碼有機食品全流程溯源體系,提高了有機農業產業供應鏈數字化水平和渠道管控能力,有效防范了假冒偽劣的沖擊,降低和規避了渠道竄貨風險,同時提高了食品安全監管效率,解決了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信任問題,促進有機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區塊鏈技術數據上鏈公開透明特性能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有機農業產業供應鏈不同環節部門間的信息共享,使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加便捷高效,業務處理更智能,提升供應鏈運轉效率。通過鏈上信息共享和大數據分析,生產企業可以對產品的流向進行追蹤,掌握各品種產品的銷售情況、售價以及消費者地區分布和消費畫像,及時獲得消費者反饋信息,為企業經營決策分析提供參考依據。同樣,銷售端通過平臺與生產端快速達成協商,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貨及銷售。
同時通過信息采集建立的商品-批次-經銷商-渠道銷售關聯關系,生產企業能精準掌控產品流向,預警竄貨風險。平臺通過分析和比對消費者掃碼次數、分布地域、掃碼時間等信息,能清晰追蹤商品去向以及自動發出竄貨信息警報,防止不良渠道商惡意漲價、掉包、竄貨等不良行為,保護品牌形象。
對于監管部門,“區塊鏈有機食品溯源平臺” 的建立有利于推動有機農業產業整體數字化轉型,實現穿透式監管,使監管更加清晰,問題處置更加精準,從而保障有機食品質量安全。
該獲獎案例的解決方案是基于旺鏈科技 自主研發的VoneTracer 區塊鏈追溯SAAS平臺部署的。VoneTracer自2019年8月上線以來,經過了多次更新迭代,功能不斷完善。從最初的食品安全溯源,發展到種植業、養殖業、酒水業、化妝品、奢侈品等眾多行業,產品功能應用領域多處開花,逐漸實現了品牌溯源、原產地證明、過程溯源、產品防偽、渠道防竄、數字化營銷等功能,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品牌價值和信譽,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此次旺鏈科技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有機食品溯源平臺” 成功入選《2022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創新應用示范案例集》 是對旺鏈科技產品技術實力和應用實踐成果的肯定。未來,旺鏈科技溯源團隊將繼續圍繞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創新應用,持續以匠心打磨產品與服務,加速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高效賦能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與競爭力貢獻一份力量。
(新媒體責編:wan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8701088869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東鐵營順三條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